吴起采油厂采油队「吴永泉」

汇能金属 2023-06-18 18:15:02

最近很多人再问吴起采油厂采油队「吴永泉」,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吴起采油厂采油队「吴永泉」的相关内容,请往下看。

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在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吴春生看来,“满盆气,半盆油”,是对鄂尔多斯盆地最为形象的描述。

2008年,刚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的吴春生如愿签约到主勘探区域在鄂尔多斯盆地上的长庆油田,在这里一待就是12年。

12年来,吴春生几乎走遍了采油十厂的5000多口采油井和注水井,足迹遍及近1000平方公里的采油区域。他也从一名石油新人成长为油气田开发高级工程师。这个习惯将自己称为给油井“注水”的采油人常说:“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吃过粘着沙土的馒头,穿过结成冰的工衣

当初选择长庆油田,吴春生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个北方人,希望离老家山西近一点。但一路颠簸,看着城市的繁华逐渐远去,他才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甘肃省华池县元城镇,吴春生走上了入职后第一个岗位——修井工。

因为是新人,吴春生被安排干拉油管的任务。吴春生说,这的确是修井工作中最轻松、危险性最小的任务了。

长长的油管从井口起出。在井口,机器牵拉着一端,吴春生牵拉着另一端,一次要牵拉50根。一天要检修1口井,吴春生就要拉200多根油管,一口井作业下来,吴春生感觉手臂肿胀、双腿发颤,浑身骨头都散了架。一回到驻地,吴春生只想躺到床铺上,一动不动。

那段时间,修井队艰苦的野外作业环境远远超出了吴春生的想象。“我吃过粘着沙土和原油的馒头,喝过井场上的雨水,穿过结冰的工衣,也曾经铺张毛毡就睡在露天井场,更体会过用洗衣粉洗身上原油的别样滋味。”吴春生说,由于一线条件艰苦,很多新人中途打起了退堂鼓。

朝夕相处中,师傅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却深深触动着吴春生。他说,每一滴石油都来之不易,里面渗透着无数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对工作有了感情,吴春生选择坚守,决定将根扎在采油一线。

能用技术多增一滴油,就能让工人省一分力

2009年年初,恰逢单位业务转型之机,吴春生转岗成为一名采油工,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如果说,修井更多需要的是体力,那么,采油则更多注重脑力。在五蛟采油作业区,吴春生成为一名注水岗上的技术员,自此和“油井注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鄂尔多斯盆地虽然含油面积广,储油砂层多,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长庆油田”和“超低渗透”之间都画着等号。吴春生解释说,石油渗在石头里,打一个采油通道进去,源于地层压力的作用,如果渗透率高,油自然就会流出来。

“然而,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整个盆地就像块‘磨刀石’,石油渗在砂岩里。钻井之后,确实有油,但就是不往外流。”吴春生说,长庆油田是国际上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长期以来,“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几乎成了长庆油田的标签,井不压裂不出油,储层不注水没产能,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

稳产增产是油田的基本任务,那时的长庆油田正向着一年5000万吨油气产量挺进。如何突破超低渗透油藏采油难的瓶颈,显得尤为关键。

为解决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压力驱替系统难建立这一根本开发难题,吴春生迎难而上,积极投身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攻关试验中。

一年年奔波在采油一线,吴春生坦言,老油区的技术工作枯燥无味,“但能用技术多增一滴油,就能让工人省一分力”。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7年,为缓解部分油区油藏递减增大问题,吴春生在充分掌握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及药品特性后,大胆提出了“站点配套、集中注入、小粒径、低浓度”技术方案,以求达到油藏整体见效、降低管理难度、降本增效的目的。

为尽快让技术方案开花结果,遏止产量损失,吴春生向厂部承诺,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7天内实现5区块360余口井全部开展微球注入。

吴春生说,这意味着需要在7天内将10台设备、60吨药品组织到位,并配套建成注入流程及电力系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当时,设备远在河北,药品尚待生产,天气预报有3天还是雨天。

吴春生带领技术骨干高强度现场办公,将工作细化到每台车、每条路、每个人,将时间甚至细化到每一秒,当最后一台设备运转起来时,竟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半天。尽管满身疲惫,但向厂部交出答卷的那一刻,吴春生开心地笑了。

一年后,长庆油田5个区块自然递减下降2.1%,累计降递减增油近7000吨,取得了显著效果。

“咱们搞技术的不就是要顶住压力求突破吗”

2018年10月10日,曾有这样一条消息在长庆油田沸腾。

在甘肃省华池县紫坊畔乡,随着关24-73井顺利完钻,国内陆上油田最大丛式井组华庆白409平台完美收官。作为中国石油重点工程示范区和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开发重点试验项目,华庆白409平台探索了超低渗油藏“大井丛、多井型、多层系、工厂化”开发模式,并取得成功。

在工程建设期间,吴春生主要负责攻关6口双层系注水井数字式分注任务,难点是如何排除层系压差干扰,将信号通过水波高质量传递给井下2300米的工具,通过数字化控制,提高不同层系注水质量,精准补充地层能量。这一技术瓶颈能否突破,直接影响着白409采油大平台的如期建成投产。

那段时间,吴春生和队员守在试验现场整整两周,可2口注水井井下工具就是没有一点反应。吴春生和队员们查资料、找原因,吃住都在井上,脸和脖子被晒得红肿蜕皮。有人承受不住打起退堂鼓,这让不甘服输的吴春生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我大声对他们说,咱们搞技术的不就是要顶住压力求突破吗?随随便便就放弃,就不是搞技术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奋战,最终2口注水井接收到信号,解决了双层系精准分层注水难题,为白409区效益开发奠定了能量基础。

吴春生说,白409采油大平台示范区如期建成,成为国内陆上采油平台航母,并为低品位油藏效益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借鉴。后来,这项技术也发展成为中石油第四代分注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突破6000万吨,攀上我国油气田产量历史新高峰。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吴春生感到无比自豪,“提质增效是油田开发的主旋律,而技术人员就是主要的践行者。”

12年来,吴春生开展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攻关、聚合物微球驱集中注入等重点技术研究3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2%,撰写技术论文1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18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创造经济效益6000万余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