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最新利好「股票财报怎么看」

汇能金属 2023-07-03 08:15:01

最近很多人再问杉杉股份最新利好「股票财报怎么看」,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杉杉股份最新利好「股票财报怎么看」的相关内容,请往下看。

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 | 财务研究组

编辑 | 唐郡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服装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90年代末就开始发力锂电池材料。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涵盖了新能源电池材料、能源管理和新能源汽车。非新能源业务包括服装、类金融和创投业务等。

本文旨在通过解剖公司最新的2016年财报,全面呈现那个昔日在服装界“不要太潇洒”的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

一、公司简介

杉杉股份(600884,SH)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产品覆盖锂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在锂电池的电芯四大关键材料中,公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三大业务齐头并进,除隔膜外均有涉及并且规模领先。

据相关数据,其正极产品出货规模世界第一;负极产品出货规模国内第二;人造石墨领域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电解液产品出货规模国内前五。

现公司已计划将服装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在H股分拆上市,专注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导者”。

二、财报数据及主要业务分析

1、新能源已成中流砥柱,传统服装即将剥离

总体来看,2016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54.75亿元,同比增长11.0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22.31%。下面来看各板块具体数据:

从上面的饼状图可以看出,锂电池材料业务现在已经是杉杉股份最主要业务,占比74.81%,而传统的服装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为9.57%,占比已经不到一成。

其实,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这三大板块都属于新能源业务,这三块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87.68%,杉杉股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巨头。下面我们来看各个板块的详细情况:

(1)锂电池材料高歌猛进,营收净利双双大增

该板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6亿,同比上升20.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同比上升180.78%,主要为正极材料业务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上升所致。

正极材料业务: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上升8.1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上升121.48%。

公司产品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高的高端产品销量占比增长,以及成本控制等措施来拉动业绩持续增长。

产能提升方面:杉杉能源在宁夏石嘴山市的年产5000吨三元前驱体和5000吨三元材料的项目已建成投产,产线定位国际国内一线电池厂商,自动化水平高和工艺先进稳定。杉杉能源总产能达3.3万吨,为全球规模最大正极材料生产商。

负极材料业务:

全年销售量22604吨,同比上升42.73%;

主营业务收入11.73亿元,同比上升31.3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96.67万元,同比上升62.12%。

公司主要通过石墨化技术的升级换代和负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升了产品毛利率。

产能方面:2016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加快产能扩张,年产1万吨生料项目陆续投产,年产3.5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中一期项目已处于设备安装阶段,计划于2017年年内投试产。宁德1万吨项目目前处于建设阶段,预计2017年年内投试产。

电解液业务:

2016年,公司电解液业务实现销售量为7241吨,同比增长27.15%;

主营业务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121.0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5.50万元,较去年增加4525.3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主要系公司电解液销量的快速增长和电解液产品价格的提升。

目前,公司的高电压钴酸锂电解液、动力三元电解液和钴酸锂高倍率电解液已批量投入市场。目前在建的2000吨六氟磷酸锂和20000吨电解液项目,预计2017年第三季度将投试产,2017年年内六氟磷酸锂投试产。这将对该板块业绩提升产生显著的影响。

(2)绿色出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作为杉杉新能源产业梦想的承载者,杉杉股份以锂电池材料产业的龙头地位为支撑,绕“绿色出行”和“绿色能源”这两大方向进行了产业链布局。

其中“绿色出行”就是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16年,该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2.31万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725.73万元。

这个板块是杉杉近期重点布局的一个领域,尚处于培育阶段,所以前期资产投入大,导致出现亏损。

我们来看该板块的具体业务。

电池系统集成与动力总成:宁波利维能公司自动化18650电池PACK生产线初步建设完毕,年产1.8万套新能源物流车电池包系统,产能约700MWH;上海展枭二期厂房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首条LIC模组生产线年产能约6万只,产品开始在智能装备市场批量应用;动力总成实验室初步建成。

整车设计与研发:2016年4月,杉杉汽车取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青杉汽车期内完成10款整车设计研发工作,其中专用车3款、客车7款。

充电桩建设与新能源汽车运营:2016年10月,杉杉股份成立了云杉智慧公司,从事新能源车的运营。目前,该公司累积运营1585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在上海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的网约车租赁试点,累积投入450辆新能源汽车,另外公司充电桩业务已在全国展开布局。

实际上,在整个绿色出行产业中,最为核心的是后端的运营生意,通过自己保有车、桩,来倒推整个行业上下游的互动,为杉杉股份每个经营环节创造空间。

(3)绿色能源:储能业务前景无限

杉杉目前正在大力开拓两个“绿色”产业链,其中“绿色能源”尤其值得投资者关注。

储能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新能源规模化的接入电网、电力削峰填谷、参与调压调频、发展微电网等方面的需要,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据赛迪经智预测,到2020年电力调平用储能电池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200 亿美元,未来十年我国储能市场的容量将达到1000亿美元。

2016年下半年起国家相关政策频繁出台,2017年会有更明确的补贴政策,储能已处在市场爆发的前夜,2017年、2018年一定是其市场争夺激烈的时期。而杉杉通过这些年的转型,作为锂电池材料龙头,有着“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

根据杉杉的战略规划,这个板块分为“储能”和“发电”两个环节。

先来看储能:2016年12月,为顺应国家对能源管理行业的政策导向以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趋势,杉杉迅速出击,拟投资数十亿人民币,打造能源管理服务产业化项目。其中储能节能项目拟建设规模约2GWH,对应投资规模约38亿元,主要用于投资削峰平谷的储能项目。

2016年公司合资成立江苏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在江苏、北京等地陆续开展园区的大型削峰填谷储能项目以及售电业务,截至期末,签约量50MWH;合资成立北京杉杉凯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合作的模式,开展应用于铁塔通信基站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

由于储能电池的能效要求比动力电池低,因此退役的动力电池可以改造成为储能电池,从而实现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杉杉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庄巍表示,在储能业务成熟的时候,杉杉股份将申请售电牌照。

再来看发电:为通过“储能节电”、“光伏发电”和“光储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能源管理方案。杉杉在2016年收购尤利卡公司,正式进军光伏发电行业。尤利卡主营光伏发电,总计开发项目18个,总装机容量62.10MW,其中2016年度并网项目容量为11.24MW,项目分布在浙江省内各地。该板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05.99万元。

2、最近五年主要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上面我们主要横向解读了杉杉股份2016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和各板块业务情况,下面我们从纵向来对比分析杉杉股份最近五年的主要财务指标。我们选取杉杉股份2012年至2016年的营收、毛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这四个最重要的财务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

(1)营收和毛利分析

从上面的柱状图可以清晰看到,最近五年来,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业务增长势头一直很强劲,从2013年开始,锂电池材料业务贡献的营收和毛利开始超过其传统的服装业务,并在随后几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不管是营收还是毛利,锂电池材料板块是杉杉股份的业绩增长驱动的主导力量。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

扣非后净利是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我们看到,除2014年稍有下滑之外,杉杉股份最近五年的扣非后净利整体上呈现较为强劲的增长趋势。而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明显的波动,其中2016年下滑的原因是当年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增发新股1.5亿股,募集资金34.45亿,其中大股东杉杉控股认购了9031.45万股,认购金额20.67亿。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开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这项业务处于培育阶段,尚未贡献正向利润,再加上公司16年增发致使净资产增加,所以导致16年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随着储能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这两个板块的业绩将出现反转,成为拉动杉杉股份业绩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三、总结

近年来,杉杉股份抓住新能源产业爆发的机遇,成长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锂电材料龙头。驱动公司业绩进入高速增长。同时围绕“绿色出行”和“绿色能源”这两大方向进行了产业链布局。并把传统服装业务进行剥离,把精力都聚焦在新能源产业上,使得主营业务更加突出。

目前,杉杉股份在手资金充沛(账面货币资金24.39亿),为储能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务的拓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随着我国储能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爆发,杉杉股份这样一个以锂电池为轴心,绿色出行和绿色能源为两翼的新能源巨头,已然呼之欲出。

END / 本文来自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